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精选七篇)。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1
端午手抄报图片1
端午手抄报图片2
端午手抄报图片3
端午手抄报图片4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2
描写端午的好诗:1、《同州端午》
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
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
却问何方是故乡。
2、《屈原庙》
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3
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4
一般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许多盛行於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据此推测:端午节源於对恶日(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端午考》)。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迎涛神祭图腾说。相传在古代的中国南方有个少数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带)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者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扒著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地就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5
描写端午的好诗:1、《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2、《端午三首》
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
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
试向艾人成祝呵。Dspyh.COM
忠言不用竟沉死,
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
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
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
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6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 篇7
端午节手抄报 图1
端午节手抄报 图2
端午节手抄报 图3
端午节手抄报 图4
端午节手抄报 图5
-
更多精彩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