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三个大傻读后感

时间:2025-04-14

三个大傻读后感(通用13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1

相信自我,没有问题!

寒假时光,好好珍惜。这天我与姐姐们一齐观看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倾心领略了主人公兰彻的聪明、机智、善良、自信,也领略了他的伙伴栾丘和拉杜可爱与傻笨……

他们三个在大学工程部内同一个宿舍,是同样的可爱,同样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们的爱好却不一样,一个喜爱工程学,一个喜爱摄影,另一个,则只为得到一笔工资,养家糊口。而兰彻,就是那个学习成绩好,懂得活学活用,相信自我,快乐、阳光的男士。

兰彻的口头禅就是“Alliswell!”——“一切都会好的!”。就凭这句话,救过一个妇女,接生过一个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导主任“病毒”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无可忍,要求他立刻离开。就在他即将顶着倾盆大雨离开学校时,“病毒”的.大女儿忽然就要生了,可他们因为大雨怎样也到达不了医院,只好先在学校休息室的乒乓球台上来个临时“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学生们喊得一声比一声高,可大女儿却因为筋疲力尽而累昏了。这时兰彻想起了“助力器”能够帮忙孕妇用力生产,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经历了种种困难后,一个婴儿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会好的!

是啊,的确就应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学游泳时,第一次让姐姐陪着练习水中憋气。起初,我怎样也不敢,总认为水进入鼻子内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事情,闹不好会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励下勇敢地尝试后,我竟然成功了。当时姐姐告诉我,一个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会好的。在害怕时,恐惧时,绝望时,大声喊吧:“相信自我,我没问题,一切都会好的,都会好的!”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2

三傻是指兰彻,法汉以及拉朱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三傻,是因为他们想改变印度第一大学的皇家理工学院教育现状,兰彻他们认为这种,这种教育是一种填鸭式教育。

在这三个人中,拉朱和法汉是实实在在的给自己学习,而兰彻呢?他十分可怜,他的学位和成绩都是给了别人,他自己的父母早逝,也没有父母给他钱,生活费也是自己打零工所得。

入学第一天,他受到了学长的欺负,而兰彻为了自己的自尊,用电线缠着一个勺子,打开电闸后,通过水进行导电那个人便被电晕在地。兰彻为了证明这是填鸭式教育,又为了拯救拉朱。将年级第二,(蓝彻是第一)的演讲稿中换了几个词,而那个人一点察觉也没有,也照着念了下来,受到全校人的嘲笑,那个人后来与兰彻赌一场,比十年后谁更有钱?这也使得,后面故事的发生。兰彻身上有一种勇敢,敢做敢当,敢于对错误提出质疑的精神。这是一部喜剧片,却用倒叙的手法反映出了印度学校及印度社会的陋习,反映了印度人的生活状况,还反映出了人间的真善美。

我从兰彻、法汉、拉朱身上学到有梦想,就要敢于追逐,求神拜佛的行为没有,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才能真正获得成功。还有电影的结局,最后年级第二见到了兰彻,后来那个人知道兰彻就是他公司要签约的那个有400多个专利的发明家后,便一改以前的态度。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3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电影,我很喜欢里面的兰彻,不,准确的说是奉苏克·望杜,因为他提倡快乐的学习,大胆的去想去做,不管好坏,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的两个好兄弟:法涵和莱俱。他们在皇家工程学院读书,成为好朋友。法涵和莱俱两个每次考试都垫底,法涵从小就喜欢野生动物,想当野生动物摄影师,不喜欢机械,可他爸爸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做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为家里挣钱。莱俱被兰彻称为懦夫,虽然他喜爱机械,想当一名工程师,可他害怕明天有什么事情困扰他,因为他的家里有瘫痪的父亲,爱唠叨的母亲和嫁不出去的姐姐,他的家境很贫穷,可男方却要一辆车做嫁妆。他们三个被目光短浅的'校长“病毒”称为傻瓜、白痴。这家皇家工程学院是传统的名校,可校长只告诉他们怎样拿高分,让家长们高兴,却没告诉他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这所学校是填鸭式教育方法,死记硬背,老师硬把那些知识灌进学生的脑子里。

我认为,我们要快乐的学习,大胆的动手去做,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希望老师一定要欣赏孩子们的新思想新发明。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4

今天,我在教室里看完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喜剧幽默的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的是拉贾、法尔汉和查特三人一起去寻找他们失散多年的兄弟兰柯。他们在寻找的道路上回忆起许许多多他们在大学时的快乐时光、搞笑时光、美好时光和最难忘的时光。

这些时光里令我最难忘的是,莫娜要生产了,可是那天下了暴风雨,路都被淹没了,没法走,就在那时,兰柯出现了,可也正好停电了,所有机器都不能使用。全宿舍的人都非常着急,可是兰柯却镇定自若,一点也不慌不忙,最后以完美的小结局收场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的来临,校长对他的态度也变好了,因此给了兰柯那只独一无二的钢笔。就是这种不慌不忙,镇定自如的精神让我敬佩,所以兰柯这个人的品质和所有的精神是独一无二的。

这部影片对于查特这个不讨喜的'人物,运用了侧面的描写,以此衬托兰柯的优秀品质,兰柯的形象在观众的记忆里是非常难忘的。他们在面对一切困难中团结一致的兄弟情谊,也让我很敬佩,也让我觉得很团结一致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独特的兰柯,这样无私奉献,镇定自若的精神和团结一致的精神都是非常值得让我们去学习。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5

看到片名的时候还以为是一部喜剧,看完之后才知道这不仅是一部喜剧,也是一部励志电影。

这部电影是采用倒叙的方法来安排的,主要片段是兰柯、拉贾、法尔汉在ICE工程大学时的事情。

拉贾很喜欢工程学,但因惧怕和压力,学习一直很不好,对他什么是恐惧和压力呢?妈妈的痛苦,爸爸生病不起,姐姐嫁不出去。因此,他只能祈求上帝,他的手上也带了许多圣戒。有一次和法尔汉在校长家门口做了坏事,拉贾被发现了,校长让他退学,对于这次压力,他跳楼决定自杀,最后被兰柯唤醒。可见兰柯很珍惜这个朋友。

法尔汉不喜欢工程学,喜欢摄影,不过他的爸爸一直不同意,只让法尔汉学工程学。他认为学工程学将来有成就。法尔汉和拉贾一样,学习成绩很不好。法尔汉也惧怕他爸爸。

最后兰柯让拉贾勇敢的面对恐惧,摘下了圣戒,顺利的找到了工作,也帮助了法尔汉勇敢的面对他爸爸,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从这些可以表达出兰柯很珍惜他们,像亲人一样的去关心他们。

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是校长的.女儿在临产的时候,车子因路上太多水而无法行走,救护车也因大雨无法及时赶到。这时,兰柯和他的朋友正好看到了并迅速的把校长的女儿抬进了乒乓球室。正当所有人都在慌乱的时候,只有兰柯镇定自若,不慌不乱。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出了一个助产器,并顺利的接生了校长女儿的孩子。兰柯这种镇定自若的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兰柯非常的努力,他追随自己的内心,并发明了400多项专利,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非常努力,成功也主动找到了他。

我也要向他学习,只要努力,就看见光亮。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6

第一次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在入职第一年。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DSPYH.cOM

我们不正如那些翻书疯狂找答案的学生一样吗?面对问题与困难,并没有认真独立地去思考,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背后,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样,当世界开始对他持有怀疑的态度时,他渐渐从原来的坚信变为自我怀疑,从开始的反抗变为听人安排,宛如傀儡机器一般迷失自我。坚守自我,就要有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运用。

正所谓四两拨千斤,化知识为力量,才是真正的学习。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7

这是一所高压锅似的“帝国工程学院”。每年从四万考生中录取二百名优秀学生,二百里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赛跑,不快跑,就会被踩过去。很多人,刚一出生,就被家长盖上命运之戳。然后,就按照家长意愿,开启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学校,就像机器人一样,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不敢去做新的尝试,他们无法承受失败。新的尝试,在真实世界,是行不通的。他们坚信:读大学,就是为了证书。没有证书,就没有金饭碗、没有娇妻、没有信用卡、没有地位。为了能在每学期42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顺利毕业,他们宁愿放弃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灵性。

影片中,某生因为沉迷于飞机研究而耽搁学业,被校长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嘲笑、通告家长甚至处罚,最终精神崩溃乃至上吊自杀。

更为可悲的是,校长的儿子就在这种重成绩的教育环境下,因成绩不理想而郁郁自杀。

谁是两条鲜活生命的凶手?仅仅是片中的校长?

当然,如果以此来一味斥责考试的罪恶,一味贬低校规对人性的压制,那是偏颇的,甚至是愚昧的。

谁也不能否认:考试,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规矩,是学校稳定的基石。但考试不能单一,成绩不能至上,学生兴趣不能被扼杀;规矩不能教条不化,规矩不能压制人性,规矩不能阻碍发展。

由此看来,如何理顺学生学业考试、兴趣培养、能力提升,顺从人性,又遵从规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无论怎样,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这便是教育的大进步!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8

剧情介绍: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他敢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十年之后,事业有成的“消音器”归来,要兑现当年的诺言,他找来法汉和拉朱,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发掘出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的思考:

有的人一心一意要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不顾一切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消音器”就是这样的人。有的人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竞争,他们资质平平,不得不遵守规则,他们的成功与否和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法汉和拉朱。对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顾一切往上爬,要么被竞争所淘汰。

兰彻说过:“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经意间就会追上你的步伐!事业,爱情和友情也会都拥有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专攻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兰彻鼓励拉朱这么做了,拉朱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摄影家。兰彻也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他不断地发明有用的小东西,最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影片里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今后的人生。”看完了这部片子,我决定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闯出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9

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看这个电影了。

影片讲述的三位主人公成长的经历每次都会感动到我,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最后都走向了成功的结果,而是他们在阴云密布的重压下如何突破阻碍,破茧重生。

其中最耀眼的那个人,叫兰彻。他似乎什么都不怕,所有的规则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在大家都在不择手段追求成功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沉浸所爱,活得逍遥自在,一边做自己喜爱的事,一边静静等待成功走上门。从第一次看开始,我就对有一幕印象很深刻:兰彻瞎编了两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寻找定义。显然这是不可能找到的,在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兰彻却反问:“你们在知道要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过那种兴奋、激动的感觉吗?”

每次我自己都会被这个问题带入沉思。

整个电影有好几个巨大的转折,第一个是他的两个朋友发现兰彻当初是在代替一个富家子弟学习。大家上学都是为了学历为了学历背后的辉煌人生,而只有兰彻是单纯想学习,简单的就想要那些知识。第二次,是在十年后发现兰彻原来是一个蜗居乡村学校的伟大科学家,他的经典名言“追求卓越,成功自会找上门”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但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兰彻,不会在人生路上那么早就发现自己的特长,可他身边的两个伙伴改变,也许是我们大部分人会面临的`。

毕竟兰彻从头到尾都没有变,真正在成长的,是他的那两个朋友。

在他们两人中,有一个人是有自己很突出的特长,但被规则和期待压的喘不过气;另一个是其实很有能力,但是身上担负了太多的恐惧。他们在兰彻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直面内心的恐惧,越过规则的束缚,走向适合自己的人生。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10

这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好影片,感恩卢老师的推荐,可以让我看到这么棒的电影,这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也是有指导性的电影。好像可以引申到我们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我们别忘了学习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考第一和找到好工作,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喜欢的并且全身心的投入,扔掉恐惧和伪装,让自己的心自由徜徉跟随着我们追求,运用影片中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

介绍一下这部印度影片,镜头跟随法罕和拉加同学对同窗好友兰彻的寻找,有位外号叫“臭屁王”的乌干达同学,他对印度语不熟悉,学习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他追求第一,结果他因为死记硬背方式讨好院长及部长演讲闹出了笑话(当然是兰彻在演讲稿上做了改动,但这位同学没有了解意思只是背诵下来。)他要和兰彻打赌他的这种方法能让他在十年后出人头地,他坚信他的人生会比兰彻成功,时间是10年后的9月5日。影片从9月5日开始,臭屁王通知法罕和拉加说兰彻出现了,结果他们两个铁哥们一个让飞机迫降,一个则连裤子都没有顾得穿就赶到了帝国理工的水塔上,后来就是三个人边开车去找,边回忆。

兰彻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生,他对机械极其爱好,并且质疑“病毒”院长追求成绩第一的高压教学方式,他因为学长乔伊自杀,建议病毒院长教学要鼓励学生爱好学科,不要单纯追求成绩,理工学院学生们不去灵活运用所学发明创造,总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束缚住大家。经历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对抗与交流,最后古板的院长先生把自己那支价值几百万元的“太空笔”给了兰彻(这支笔代表着拥有它的人是帝国理工最优秀的学生),兰彻也影响了很多人追求人生成功的方式。法罕说服父亲在毕业前夕去从事自己爱好的野生动物摄影,拉加放下对未来的恐惧面试成功;严厉的院长则对新出生的外孙说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院长小女儿皮娅放弃了自己追求面子的未婚夫。在拉杜和法尔汉知道兰彻并不是他们好兄弟的真正名字,而叫查特时,他们更佩服查特,他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在学习,他是为了学到知识并且享受自己所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还是跟随四个不同的镜头来联系我们的生活:

镜头一:开学第一个晚上,还是新生的男生们都随着帝国理工的“传统”,要脱掉裤子,露出短裤等着学长的“检验”,只有兰彻没有听从学长的指令,他在数5个数的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让学长尿门口,被电得嗷嗷叫,得到了教训。

镜头二:拉加原来都是很信神的,每每都求神保佑他能有好的考试成绩、父亲的病好起来、挣到姐姐的嫁妆、找到好的工作等等,但是在他被院长先生勒令退学或者举报兰彻两难时他选择自杀,在医院里躺了两个多月,终于让他醒悟过来,面试前他放下了一切担心和恐惧果断的扔了他手上的几个神戒。当面试官说你太直率了孩子,我们需要灵活圆滑的员工,拉加宁愿放弃这份工作也不愿改变,面试了25年的面试官佩服拉杜的坚持,录取了拉杜。

上面的两个镜头,也提醒我们改变自己,敢于对错的传统或者观念说“不”,改变并坚持对的。例如我以前就形成的观念培养小孩子散养好,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保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了,早教是让孩子很受累的,那么小有几年的美好时光,更不要教孩子早认字。现在接触育心以后,明白自己的这些想法真是愚蠢可笑的。在浪费孩子的黄金时光,跟随赖老师的脚步,我们不离家庭、不离社会的读经,无为而为,让孩子在0-6岁的黄金期汲取营养,待到孩子成年以后,对孩子是多么大的宝藏。现在我在践行着,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我相信孩子到了做父母的年纪就不会像我们这一代这样盲目,他们也会像兰彻这样因为自己的知识来更好的学有所用。

镜头三:病毒院长写信给拉杜和法尔汉的父母,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别被同宿舍的兰彻给带坏了,因为兰彻不听院长的教学方式。

法罕和拉加的父母都邀请兰彻去了,并且说明自己家的困难,培养一个儿子去上著名的帝国理工不容易,让兰彻别和他们在一起,兰彻发现了法罕家野生动物照片,知道了法罕的爱好。也看到了拉加的家庭困难,病重的父亲、劳碌的母亲、待嫁的姐姐。兰彻用自己细腻的观察体会到了两位朋友喜好和各自的困难。

如果我有兰彻这样的好友多好,如果我们自己可以成为兰彻这样的人就更好了,富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在毕业前夕给两位好友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学习总是不好的原因:法罕并不喜欢机械,他爱好野生动物摄影;而拉加虽然喜欢理工,但他有太多的担心和恐惧,没有放开自己。如果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多体会自己的喜好去工作,去学习,是不是也能事半功倍。而大多数人为了生活都是找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忙碌糊口。为了过日子我们牺牲了很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是什么?我曾经佩服山东有位上了新闻的一位同龄人,辞去工作,卖掉房子带着妻子和女儿买了帆船去海上旅行,也许他是对的,到老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做法后悔。可我们自己呢,是时间冲淡了我们的梦想吗?也许我们忙得都不知道停下来想一想。

第四个镜头:兰彻因为怕拉加因为毕业试通不过再次自杀,和法罕一起拿着皮娅送来的院长办公室备用钥匙偷了试卷。虽然拉加连看也不看,坚持相信自己能力。但院长还是找到了他们,不了解情况的院长痛打了兰彻也开除了他。大雨来临,皮娅的姐姐待产,兰彻和同学们一起,利用自己的发明用汽车电瓶发了电,在学校的教室里帮助莫娜接生了孩子。彻底改变了院长。院长把自己开学时宣布几百万的太空笔给了兰彻,兰彻不用退学而且被评为最优秀的学生。

如果但看前一部分,我也和院长一样生气吧,这样影响别人如何追求卓越的兰彻竟然偷试卷作弊。还好拉加说了他的心理话,我不能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考试,坏兰彻你是这样告诉我的吗?是啊就要坚信自己的实力,尽力了一切就会“平安无事”。我们时刻也要安抚自己恐惧的心。其实有时候就是我们自己不够自信,例如咱们群里义工工作,刚加入群不久邵老师提醒我有时间可以入义工转播,我当时的反应那怎么行,我还什么都不太懂,可以胜任吗?其实义工不是等你都懂了才加入的,是我们边付出边学习的。加入了义工我们进步的会更快些。

后半部分,院长先生只是学校制度的一种代表,最终院长先生抱着刚出生的外孙说了一句“孩子你喜欢踢足球吗?将来你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对于专制的院长能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兰彻的斗争加上乔伊还有院长自己儿子的自杀,让他醒悟了。如果整个教育制度也改变了,这个国家也就进步了。教学氛围就不是单纯为了成绩,会让人更能有所成就。,如果人人爱好也得以发挥,那整个国家也会进步的,也不会有高压下的学生自杀了。

如果我们从小也是这样注重个性爱好的学习,是不是我们也比现在的自己更优秀呢,我相信那是肯定。现在改变也来得及,教育培养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啊。

所以我从这部影片里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影片里的那首关于自由的歌,我是没有记下来。但影片结尾告诉我们兰彻的身世,一位大庄园的园丁儿子,从小机灵好学,父母去世后跟随主人生活,并顶替主人的儿子——兰彻去上学,然后毕业了就把学位让出来,自己默默消失,这就是主人公——查特同学。他不做应声虫,坚持学习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他常常因为自己的教授不让他上课,就混到别的年级去学习,到年终考试时,他却令人意外的考取第一,让院长和考第二的臭屁王都很沮丧。

最后机械学习的臭屁王以为自己成功了,讽刺了兰彻认为自己赢了兰彻,结果当他听说兰彻就是他要签约的旺杜,他又一次失败了。

追求卓越,成就自来!让我们自己也这样做吧。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11

影片一经上映后红遍全亚洲,其紧凑曲折的剧情、幽默搞笑的风格,直面当下教育之痛的深层思想引起了很多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共鸣,连李克强总理都曾在女儿的推荐下看过这部电影。一代具有教育,诙谐搞笑,发人深思的励志成才故事,同时也将人物关系刻画的惟妙惟肖。是对成长中友情,爱情,亲情的完美诠释。

虽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疯狂喜剧,但导演和编剧却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探讨各种社会问题,如自杀、贫富差距、拜金主义、增鸭式教育等等,影片均透过不同情节进行嘲讽和批判。同时电影不忘探讨人生的意义,无穷笑料以外亦不乏真挚情感,内容有欢笑、有泪水、有悬疑、有道理。

精彩华丽的歌舞向来是宝莱坞电影特色,而《三傻大闹宝莱坞》作为最卖座的宝莱坞电影,当然少不了这个元素。戏中男女主角重新编出各种高难度的'舞姿,浪漫之余亦让观众感慨印度舞蹈并非老套一成不变。

印度励志喜剧,遵循着“小成本电影重本土观众”的原则,抓牢印度观众关注社会问题的心理,用巧妙而轻松的方式体现了对印度填鸭式教育的思考,不仅在印度本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而且得到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影院上映的机会。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12

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n刷的电影。因为这名字太难听了,我差一点就不会打开了。但是不妨碍你从中感受生活,收获感动。它会告诉你许多你知道但是从未直面过的道理很多人看这部电影,只看见它对愚昧刻板的教育体制的`抨击。但是我认为,更应关注的是三位主角在此种体制下,不靠运气不靠命运的胜利。他们有着一份不甘于混沌世俗的本心,一份冲出牢笼的霸气,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无论当今社会的科技多发达,或者人类文明有多大进步,可我们依然生活在体制下。同样如此,有人碌碌无为有人反抗无果。很多人觉得推翻这种体制只能靠改革,此举无异于温水青蛙一样。一边等待着救赎一边在锅里煎熬。而体制的压榨并不能靠改革实现。关键在于认知本心和利用本心。

正如三位主角,在狭隘的体制中实现了自我,最后有了个美满的结局。前者要认知本心,后者需明智的利用本心。不然无谓的谈理想,会被残酷现实撕碎。

兰彻是位领路人,他或许照亮了前方的路,路途有几分凶险,人自知。不妨在路上告诉自己,All in well。

三个大傻读后感 篇13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宝莱坞银幕女杰》,让我对一向以惊人数量著称,却难有精品的印度电影有所改观,便写了一则短小的影评,发到微信上。女儿看后推荐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说实话,前一阵这部片子在影视网站特火,点击率老高了,但就因为中译的名字,叫什么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子、三个白痴、三个傻蛋、作死不离3兄弟等,以为是无厘头搞怪类的电影,所以一直没有想看的欲望。

女儿推荐,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评,评价还蛮高,所以下载看了。

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一下子看完还真需要耐性。但这部片子我是一气看完的。

电影的影评已经很多,我不想画蛇添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我只想说几句我看此片后的`感觉:

从这部极尽诙谐搞笑的疯狂喜剧背后,我看到的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剧。其讽刺意味的强烈程度,通过3个自杀(开始的一个未通过毕业的学生、校长的儿子、莱俱)、贫富差距(一贫如洗的莱俱家庭试图通过儿子改变家庭命运,豪门兰彻家庭用假兰彻窃取文凭继续赚取利益,形成强烈对比)、拜金主义、填鸭式教育等一系列不应该产生喜剧效果,但却由编导组织成无穷笑料的黑色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暴笑后的泪水不是甜蜜,是一种苦涩、一种血腥!

顶尖文案相关文章

更多>